▲成都公安在春熙路商圈执行巡逻任务。
夜已深,城未静,街巷边的“好吃嘴”还没停下筷子,绿道上夜跑、骑行的身影不断,那闪烁的警灯,那一抹抹藏蓝给人以安全感;社区里,有矛盾,网格员、社区民警不缺席、不缺位,矛盾化解在萌芽;大城市,细治理,违法犯罪警情连续9年下降,幸福感、安全感人民群众可感可及。
时隔10年,又一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总结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成就,分析城市工作面临的形势,对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作出部署。会议提出,要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
方向已经明确。成都坚定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全面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决维护城市安全和社会稳定、守护人民幸福安宁。
研发可视化指挥系统
快处妥处各类突发警情
“拜武侯、逛锦里”美名远扬。今年“五一”假期,武侯祠景区出现“大客流”,人群对冲踩踏风险陡现。成都市公安局武侯区分局依托可视化指挥系统紧急调度就近网格警力,迅速启动单循环预案,组织所有道路卡口民警同步引导群众,“大客流”堵点仅20分钟就全部疏通。得益于武侯公安自主创新研发的“3M”可视化指挥系统,2024年,武侯公安依托该系统快处妥处各类突发警情726件。
“铃铃铃”,报警电话在成都市公安局龙泉驿区分局指挥中心内响起。接到警情后,街头一处信号灯杆上的“机舱”随即打开,一架无人机“空警”以秒级响应的速度飞往现场进行先期处置,后续还可配合处警民警。“空中110”比传统警车抵达现场提速60%以上。
成都公安抢抓“智慧蓉城”建设契机,立足成都公园城市特点,以实现大城市治安要素全量掌控、全时可感为目标,织密“互联互通、深度融合、多元共治”的防控网,构筑起韧性城市安全屏障,成都荣获“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派出所和社区互派“订单”
综治中心化解“烫手山芋”
7月中旬的一天,尽管天气炎热,成都市公安局新都区分局桂湖派出所社区民警李孝俊仍带着“订单”来到了桂湖西路社区。“收到了‘订单’,可不敢耽搁,立马就来了。”李孝俊说。他的“订单”来自社区,内容是就升学和兼职常见的诈骗开个“坝坝会”,给辖区群众讲深讲透,李孝俊按质按量完成了“订单”任务。
桂湖派出所作为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中,采取派出所和社区互派“订单”,社区“按需下单”,派出所“精准发单”,通过这种模式,提前敏锐感知“风从哪里来、险在何处生”,充分研判“防用哪几手、打出什么招”。
“警官,我家附近都是密密麻麻的摊贩,堵得路都走不动了。沿街叫卖的高音喇叭产生的噪声已经影响到我们正常生活休息。”不久前,成都市公安局温江区分局涌泉派出所接到附近居民李阿姨的报警。面对这一“烫手山芋”,涌泉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启动了一场多方联动的“破局之战”。多方力量,依托温江区微网实格社会治理平台,在无噪声扰民的情况下,将流动摊贩安置到不影响居民出行的地方,规范摆摊的地点。每天定人定点有执法队队员巡查。居民的投诉解决了,烟火气也未消散。
群防群治队伍不断涌现
安全“看得见,摸得着”
闹市街头,一名醉酒男子酒后滋事,正在附近巡逻的警保联动快反队员发现情况后,立即进行处置,仅用2分钟的时间便将该男子控制,并第一时间将该男子带至警务室,随后将其移交给成华公安跳蹬河派出所接处警民警。
这起发生在人流密集场所的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妥善处置,如此快速处置的背后,正是社区警务深度融入党建引领“微网实格”社会治理。截至目前,已孕育出“警保联动”“石羊义警”“陆港格格”等具有特色亮点的群防群治队伍100余支。
“商场消防通道有乱停的车辆,请及时处理。”“公寓新来了住户,请核实。”……在“石羊义警”联系群里,每天都会有这样的信息弹出。20多支队伍第一时间以图文报告所在区域的治安实时情况,对派出所下发的相关核查指令进行及时反馈。在工作中遇到治安隐患,第一时间通过此群反映。在青白江区,由社区民警、网格员、巡防队员、治安积极分子、物业保安、调解员、退役军人等群防力量,构建起“陆港格格”社区警务团队,大力开展联合巡逻、宣传教育和隐患排查,构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感知网。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何良 本报资料图片
博星优配-博星优配官网-配资炒股股市-最好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